2025年1月16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重大报告“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布。报告提出了全新的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定义,并首次将肥胖分为“临床肥胖症(clinical obesity)”和“临床肥胖前期(pre-clinical obesity)”两种状态炒股配资平台的市场,该定义和诊断标准解决了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的持续争议,得到了全球75个医学组织的支持。
目前在诊断肥胖症时,主要依赖体质指数(BMI)这一单一的身体测量学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临床肥胖诊断标准委员会主席、伦敦国王学院Francesco Rubino教授牵头,58位国际顶尖专家共同制定和审议,提出了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并建议采用一种更精细、更全面的诊断方法,列出了18条成年人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和13条儿童青少年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以更准确地诊断肥胖症并降低误分类的风险。
报告全球发布后,1月17日的中国专家研讨会上,中国专家对报告表示支持并发表声明。礼来全球高级副总裁、礼来中国药物开发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表示:“《报告》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其诊断的复杂性,是肥胖医学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精细的肥胖诊断方法将更有助于实现对于肥胖疾病的分层、分级的更精细化管理,这将对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保、临床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缓解肥胖症患者“污名化”困境
肥胖症,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多种慢性病的诱因,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其致死致残风险位列全国第六。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显示,我国超重与肥胖人群比例持续攀升,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高达16.4%。专家预测至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或将激增至65.3%,带来高达418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负担。
“但目前,肥胖的筛查、诊断、治疗、保险以及长期管理尚低于其他慢性疾病。”王莉博士指出,“在肥胖症临床治疗之外,目前我国肥胖症治疗还面临着偏见和污名化的困境。报告的发布有助于重塑患者获取和接受的科学诊断及循证治疗的方式,让更多患者免受体重偏见和‘污名化’的困扰。” 科学已经证明,肥胖并非个人的“错误”,而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并且应该得到与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同等的关注、支持与照护。随着报告的发布以及国家体重管理年等指导方针的落地,更多的患者将意识到肥胖症是一种疾病,或改善之前“反复减肥、反复失败”的困境,获得更为早期科学诊断和有效的干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循证的长期体重精细化管理疗法,以患者为本的多学科治疗中心也将逐步壮大。王莉博士强调,“我们相信在对于肥胖症日益增长的关注和更多权威学术声音的积极探讨下,将有效提升患者的就医率与可及性,造福更多中国肥胖症患者。”
提升患者健康与经济双重获益
柳叶刀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国际肥胖症防治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专家强调,要将这一国际先进的定义和标准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特别是结合中国的政策环境、医疗体系和人群特征,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作为企业代表,王莉博士呼吁要加大对于肥胖症的重视。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会从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生活。每年,礼来将超过27%的营收投入到研发中,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健康相关研究占比超过40%。同时,礼来还致力于研究更深入的肥胖症管理药物组合、健康获益和医疗成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继续支持医疗机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升对于肥胖的标准化诊疗能力建设和疾病认知,联合各界将临床医学、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结合为一体炒股配资平台的市场,进行长期管理,最终推动慢病防控关口不断前移。” 王莉博士表示:“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努力助力减少社会对肥胖这一疾病的偏见,并通过创新疗法改善肥胖症患者生活;继续深入探究肥胖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强化对于新药研发的投入,期待加速研发出更多能够精准针对超重/肥胖根源的药物及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积极联动产学研各界,让更多患者及时得到科学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健康获益的同时,降低个人、国家以及医疗系统在肥胖疾病方面的负担与经济成本,助力健康中国愿景的实现。”